高盛预测中国房价见底:可能是3年,也可能是17年?

我以为房价的大局已经决定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没有讨论的意义。但现实中,房价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过去的房价暴涨,到现在的房价下跌,房价何时见底,大家都在无休…

我以为房价的大局已经决定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没有讨论的意义。但现实中,房价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过去的房价暴涨,到现在的房价下跌,房价何时见底,大家都在无休止地讨论。

4月3日,一张国际投行机构高盛预测中国房价何时触底的图片在网上疯传,让本已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再次颤抖。高盛的预测准确吗?不过,在高盛官网上并没有找到这张图片,但也不知道这张图片的出处。让我们根据这个预测继续阅读。

高盛的预测参考了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开发历史。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房地产市场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才见底;而日本则经历了十七年的调整期。

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房价需要三年,甚至十七年的时间才能见底。

确实,通过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调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能受到经济、政策、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但这样简单的判断科学吗?而且,这就像一个人可以跟算命先生说,这个人可以活到60岁,也可能是80岁。

如果专业机构无法给出参考美国还是参考日本的建议,那么如何判断筑底周期是多少年呢?

我不知道这张图是不是高盛的,但是我们确实可以从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开发历史中寻找一些我们的不足或者可以借鉴的东西。

事实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房价经历了大幅回调,但此后持续上涨。 1985年,日本楼市崩溃后,房价停止上涨甚至下跌,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不过,一系列刺激政策也为未来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17年后,日本经济逐渐走出低迷,房价也开始逐步复苏。

什么3年?什么17年?预测有多容易?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同。如何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情况?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手不管别人的警告,而是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毕竟,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疯狂之后,已经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即使各项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短期内仍难以看到明显效果。

如果你还认为房地产会像过去一样作为支柱保持快速增长,我就不那么乐观了。当然,如果你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认为房地产会崩盘,我也没有那么悲观。

不管是悲观还是乐观,都只是个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并没有什么错。但面对复杂的房地产市场,我们必须保持理性的态度。无论你是购房者,还是需要投资、改善的人,其实这个时候谨慎一点总没有坏处。房地产不再是购买和赚钱的时候了。其实,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房地产热潮必然难以为继,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可能会受到外部经济因素等影响,但无法避免。房地产成为其自身的问题。

我们必须吸取日本房地产的教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印钱和借钱来解决。高房价问题也是如此。我们不应重蹈覆辙,应保持克制。我认为从目前的政策来看,这是可取的。洪水并不是一个大的刺激因素。

相反,我们应该接受现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整就是这样表达的。房地产调整是必要的、积极的。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房地产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理解。

今年年初,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所所长、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2024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表示,房地产调控是必要的、必要的。如果能及早调控,两年后效果会更好。我也想,如果早几年的话,就不会赶上最困难的时间点,调整也会更顺利。

对于房地产调整时间,盛松成认为,房地产行业整个下行过程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从2020年开始,2021年下半年将呈现下降趋势,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4-5年。这意味着预计可能需要2025年左右才能实现完全稳定。

3月24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也表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可能触底今年之内,房价将趋于稳定。但在三四线城市,这还需要时间。

因此,据乐观估计,全国房价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见底。很难说什么时候见底,但无论谁的判断,我们都应该做好多手准备,因为房地产的走势已经结束,但同时,它仍然有一定的潜力。因此,客观地看待房地产,需要我们冷静地尽快将其转为良好的局面。

盛松成认为,本轮房地产调整是趋势而非周期性。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就是短期内很有可能不要对周期性调整或者周期性复苏抱有任何幻想,认为调整后房价会大幅上涨。还不如放下姿态,迎接挑战。所谓趋势,就是不会出现大的反弹。长期发展趋势可能是L型。

作者: 房甜虾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